我來說個可能沒什麼人知道台灣第一個正式用『七年級生』的軼事。

    2001年千禧年時,我能保證,台灣媒體尚未有人用過七年級生這種字眼,來泛指民國70年次後的孩子。不過當時,敝人在就讀貓空大學時,在廣告系教授陳文玲的音樂概論期末作品展示時,與當時的共同創作人Naoh先生,一同作了個叫做『七年級生』的作品。或許還有一些傳院學生有點印象也說不一定。

    當初為何敝人會定作品為七年級生?其來有自,因為當時明日報還沒倒的時候,有個電子報網路社群自稱『五年級』訓導處,或者是其他名稱吧,現在有點忘了。這是一群民國50年左右出身,社會政經地位高不成低不就地尷尬身分,這群『五年級生』在這個社群內發表他們那個世代正面臨的社會、事業、家庭等生活經驗點滴。後來甚至還出了集結該社群文章的一本《五年級同學會》,陳裕鑫作序。

    當時,我跟Noah作了一個以我們這個世代的學生,看整個台灣政經、社會、國際、兩岸關係的20分鐘音樂錄影帶集錦,內容包括︰蘇建和案、反美濃水庫、李慶安被羅福助痛毆、納利風災水淹台北城……等等,既然是以我們這個世代為出發點,剛好聯想到明日報『五年級生』們的文章,也是以該世代的觀點來看世界,因此敝人與夥伴就把作品定為『七年級生』,一來切合我們的世代,二來當時台灣沒有『七年級生』,因此這個作品名稱會有討論空間地。

    只是,沒想到過了一年後,印象就在我大三那年,開始看到商周、TVBS等媒體開始已斗大、慫動、帶負面生訓意味的『七年級生』,泛指70年次後的我們。當然,肯定沒人知道最後用七年級生的兩個學生當初的想法。只是這兩個傳院學生,後來也都沒再談起這件事情。可是,敝人再下一直很不悅媒體們後來污名化『七年級生』的作法,什麼草莓族隱喻不耐衝撞的說法也出現,這種洗腦的字眼,成為職場上許多占著茅坑不拉屎、倚老賣老、自以為是,卻產值下降到只剩嘴砲的『長者』,掛在嘴邊,用來墊高自己身分地位的貶義詞。當然,是真的很多同年次的人們相當不長進,不過這也是一種世代的現象。當初人們看到戰後嬰兒潮的嬉皮世代出現,也絕望地說︰世界即將毀末、文明即將倒退……事實上,嬉皮們不只剪了頭髮,還當了現在許多企業的總經理、董事長或者經營者。每個世代都有自己做事的方法,地球不停轉動,生命自會找到自己的出路。那些老愛說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們,出發點往往只是想證明自己所謂無幾的自尊心,假裝自己的身分地位與智慧,杞人憂天憂心忡忡之時,無非只是想拉抬自己霸了。

    當然,現在逐漸泛濫的創意市集、自立更生的SOHO、網拍賣家、甚至我不曉得無名高價賣掉等算不上都是一種七年級生以自己新思維、新人生觀,來面對全新的世界,來製造自身的產值的同時,又能兼顧也是逐漸被濫用的『樂活』精神。七年級生逐漸在寫不一樣的歷史。而這些五六年級已經被工作制約到不知何為快樂、青春、理想的『長輩』,一時間難以矯正的觀念、看法,一時間無法接受新世代的來臨,最後還是剩嘴砲罵罵『七年級生』,嘲諷『七年級生』。

    可是七年級生們阿!可別忘了我們怎麼看不起使用火星文的8年級生唷?(現在一時忘了當初商周還是哪本周刊,創立
一個全新名詞形容八年級生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su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