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27的進氣道佈局(扁扁機身+兩條直通進 氣道引擎"莢艙"),似乎也不是蘇聯人獨創地,而是參考了當時NASA提出的所謂『最佳進氣道佈局』設計,然後在作出原型機以後發現挖不對,又由設計師從頭開始帶著人,用人力計算流體力學,然後才看到我們後來看到的Su-27構型在八零年代服役,然後因循一樣的思路,蘇聯那一代的所謂超機動戰機,就是一大堆的氣動力控制面,看起來很花俏,表演起來也很屌,但仔細想想,這一堆氣動力控制面在機體設計上增加一堆線路制動器等,每一公斤的重量都在吃掉SU-27系列,原本已經受限的掛載能力,對於一架作戰而非表演用機來說,似乎不是很理想的狀況。

        重點是這種『多翅膀』概念,老美七零年代就玩過了,在Su-27服役的時候,美帝已經往下一步,亦即CCV控制概念跟數位線傳飛控去發展了。具體成果,就是簡單幾片翅膀加上會上下扭的噴火屁股就可以完成超機動的F-22。

        另外講一下F-22的問題,就我認為其實並不在於他的機體設計,那個絕對是集美國七八零年代觀念之大成了!而是他太重視蒙皮的匿蹤處理,變成說他的蒙皮太過『精緻』了,很難伺候,以往F-15C駐阿拉斯加時,可以徹夜放在外面結冰也沒關係,現在F-22就不行了,之前有流出一些美軍F-22服役時的資訊,說F-22固然是用新觀念設計,讓機體本身引擎、雷達、電戰系......等等的維修更加便利可靠了,但過度『精緻』的蒙皮,卻造成了更多的困擾,加上因為要製造這些匿蹤蒙皮,增加了製造的成本, F-22的部署數量就受影響了。特別重視降低單機成本增加部署數量的約翰伯伊得,如看到F-22落入這種境界,不知會不會氣的從墳墓裡跳出來。

        就此而言,類似EF-2000跟Rafale還有老俄那台的設計觀念就值得參考一下了,他們追求的是靠外型設計跟部份重點匿蹤處理達成的『低可探測度』,而不是跟F-22一樣的全機蒙皮都是一些貴的要死,又難維護的高級匿蹤蒙皮設計。

        不過,未來外銷版的F-22應該會在這邊做點compromise吧!就學俄國佬弄個『猴版』F-22,給日本、以色列這種一等附庸,這樣說不定美國人自己受夠了那些高貴蒙皮,以後也會想換點便宜的,終究匿蹤設計泰半靠外型,蒙皮上面做點妥協也不會馬上死!

        提出幾個我聽到過的Su-27缺點:

        1. 結構設計落後導致超重

        NASA提出的那個進氣道佈局,縱然在進氣氣動效果上是最佳的,但可以想見那種『扁扁機身加兩條引擎艙』的結構設計,絕對比F-15那種傳統的『方箱子堆一堆插上翅膀』的設計需要更強的結構強度,為此Su-27使用了佔機體總重超高比例,高達30%的鈦合金去製作機身主樑等結構。

        但即便使用了這麼高比例又貴、又難加工的鈦合金,Su-27的結構呆重卻仍然偏重,跟使用可變翼以及一樣氣動力佈局的F-14,極度的類似,據說因為這樣的緣故,在合理空戰掛載下Su-27要做一些華麗空戰動作的話,內載燃油只能有1800公斤,要不然不是根本機動不了,就是結構超g損壞,這是很可笑的內載油量數量,可能打完空戰就回不了家了。

        換言之,在一般合理的使用狀況下,Su-27是做不出那種令人印象深刻的空中機動地,硬要拉的話就會損壞機身結構,這似乎也解釋了為何Su-27的機體壽限偏低。

        2. 發動機看起來推力巨大,但事實上本身的推重比並不如F-15的F100引擎

        簡單說就是AL-31也結構超重,變成說AL-31雖然推力數據滿漂亮的,但有很大一部份,必需是用來承擔自己本身超重的重量,對飛機掛載能力貢獻就縮小,加上前面的Su-27本身結構超重的因素,Su-27的掛載能力,以那麼一架大飛機來說相當的糟,而傳統構型的F-15,在這方面就很出色了。

        3. 這個所謂『最佳進氣道佈局』偏偏又讓掛載問題更嚴重

        因為兩條貫通全身的進氣道讓機身上能掛的東西受到嚴重限制,像F-15他可以在機身側面弄個CFT就多六個掛點,F-14跟Su-27就不能這樣搞了。

        4. 駕駛艙位置太靠前而遠離機身重心

        這導致飛機在作縱軸運動時,駕駛員感受到的G力會超過機身整體事實上承受的G力,也有說法是Su-27因為這樣的緣故,對飛行員來說是不怎好開的一架飛機。

        以上是我聽到的有關原始Su-27的缺陷,其他俄式戰機共通的『航電窳劣』跟『大修時間間隔短』這些就不提了,因為有些人會講:『人家蘇聯式武器設計,本來就是這個觀念,不精緻不耐久但數量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su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