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ZMittermeyer

 

        研究企業文化時 有提到不少德國企業的顯著特徵很令人印象深刻,以下是幾個:

        (1) 德國企業文化有著非常明顯的人文主義特性 -- 尤其德國是以法學大國為名的國家,法制精神滲透進整個民族文化。企業制定規章是以制定法律的心情執行,行為習慣講究信用、嚴謹、追求完美,文化傳統冷靜、理智,近乎保守的認真、刻板、規則。

        (2) 德國企業文化強調人本,注重人力養成 -- 非常注重員工培訓,灌輸大量教育資源養人。

        (3)德國企業普遍追求產品質量完美、提供一流服務的傾向 -- 追求完美,近乎苛求。


        但是


        去年德國破產企業數量上升 11.6%,破產企業壞帳 850 億歐元。德國不少破產企業的顯著特徵,是在金融明顯出現危機的時候,仍然會神奇的傾注大量的開發預算改善產品,以及投入大量教育預算養成人力。與台灣最有關聯也最熟知的例子是 BENQ 吃下壞帳壞到救不了的西門子手機部門,從此成為企業轉衰的關鍵。

        德國整個企業與民族,常常有搞不清楚目的與手段的傾向,自古皆然。企業存在的目的是為了賺錢,穩健賺錢才能行有餘力,改善社會。追求完美的品質是賺錢的一種手段,但並不是目的本身。但德國有把追求完美這個手段,變成目的本身的傾向,於是造成很多自我感覺良好的悲劇。

        從以前戰爭時就是這樣:製造好戰車是為了打勝仗,結果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完全在追求製造好戰車本身,而不是在追求打勝仗。做出性能超高的戰車,零件卻是人家的幾百倍多,生產數量也是幾百分之一。

        美帝在二戰與冷戰勝利後,價值觀可謂支配全球主流。德國與美國的戰爭,可以說是精密科學與管理科學的戰爭,最終我們看到的是管理科學勝出。因此不要整天太崇德,完全追求極致並不一定就是好,該多看看學學老美財大氣粗背後細膩的商管思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su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