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ranKang

 

 

這篇說到了重點,匪會推崇的國軍抗戰戰役或將領,其實考慮的因素很多很複雜。


首先說到會推崇的:

一、抗戰烈士,即陣亡或自戕於抗日戰場

例:張自忠、戴安瀾、郝夢齡(《太行山上》國軍角色)、謝晉元(大陸有人計畫拍)

二、抗戰後未參與戡亂,投匪

例:張治中

三、抗戰後未參與戡亂,未投匪但也未隨國民政府來臺

例:余成萬(常德保衛戰指揮官,相關電影《喋血孤城》)

四、抗戰後參與戡亂,投匪或被俘後歸順

例:傅作義、杜聿明(相關電影《鐵血崑崙關》)

五、抗戰後參與戡亂,但與中央立場不合

例:李宗仁(相關電影《血戰臺兒莊》)、孫立人


至於絕對不會去推崇的:

一、戡亂烈士,即雖然是抗戰名將,卻在戡亂(匪稱解放戰爭)中自戕或陣亡者

例:張靈甫、吉星文、趙家驤、黃百韜、邱清泉

二、抗戰後參與戡亂,投匪或被俘後未歸順或在反右鎮反文革期間即被整死者

例:廖耀湘、黃維

三、抗戰後參與戡亂,隨國民政府遷臺並始終效忠中華民國,堅決「頑固反共」者

例:薛岳、胡璉、陳誠、顧祝同、白崇禧、何應欽、閻錫山


所以簡單來說,就是只要沒參與戡亂,就絕對可以在匪史觀中流芳百世。但是如果參與了戡亂,只要最後懂得「不和國民黨反動派同流合汙」,或甚至「懸崖勒馬、棄暗投明」,加入了「人民的隊伍」(匪總是如此自稱)中,那麼也可以得到匪史觀的一頁兩頁的施捨,成為匪歷史作品上的正面人物。


至於那些僥倖在抗戰後倖存,卻參與戡亂而「惡有惡報」,或者甚至投降被俘後不乖乖加入人民的隊伍的頑固惡劣反動分子,就當然沒門啦。想要哪天看見「血戰張古山」(張靈甫)或「鐵血盧溝橋」(吉星文)在大陸被拍出來,大概除非是共匪惡貫滿盈被人民裁決了,或者被盜帳號了才可能出現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su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