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wittmann4213

巴斯藍事件發動攻堅是有很多錯綜的因素,主要是指揮系統混亂加上經驗不足,西方面對巴勒斯坦恐怖份子等等發動劫機、夾持人質等狀況是早從六七十年代就開始了(諷刺的是,當時大部分的「恐怖份子」都是蘇聯支持的),所以西方在反恐上的經驗比較早累積(例如德國也是慕尼黑奧運事件處理的一團糟,人質全死光,才建立了GSG9),俄羅斯得到蘇聯解體後才開始面臨恐怖活動的衝擊。

巴斯藍就是諸多錯誤摻和在一起,當時現場混亂,甚至有學生家長回家帶了槍嚷著要衝進去救人,後來在長期對峙後因為擦槍走火開始了火拼,學生人質也驚慌逃散(到底哪邊先開槍的似乎有多種說法),校舍起火而綁匪方也開始殺人質,所以俄軍發動了全面進攻。可以想想看COD:MW2馬卡洛夫掃射機場那個場景,恐怖份子一邊跟進攻方交火,還有一堆學生逃竄,又有外頭的家長想衝進來救人的場面,當時要說不打到人質已經不可能了。

大劇院那件事情俄羅斯特種部隊放毒氣的目的,也就是怕裡面的黑寡婦引爆炸彈,人質會大量死亡的原因是因為後續的醫療不足,也就是因為深度麻醉造成的呼吸道阻塞,大體上應該說攻堅的部分算是很成功,但是卻因為送醫延誤才造成很多人死亡(如果現場有事先準備好足夠的醫療資源,例如便攜式氧氣瓶等,就可能減少非常多的傷亡)。

得說之這兩件事情,俄軍的處理方式都暴露出準備不足的弊病,但並不能就此推斷說俄國佬就是不把人質的命當命來處理。後來俄國方面的確也有吸取到教訓,之後發生過莫斯科公車夾持事件,內政部快速反應部隊那次就處理的很漂亮了,幾秒內擺平恐怖份子,人質無人死亡。

換個方向來講,西方其實也不見得就處理的了一次上千人質被夾持的事件,比較大型的人質夾持事件,除了劫機是飛機上有數百人外(但反劫機處理,跟大型建築物大量人質攻堅的狀況又不大相同,蓋空間固定人質和綁匪的位置與移動方式相對集中),較知名的人質挾持事件如伊朗大使館、秘魯大使館事件等,挾持人質的數量和綁匪據守建築物的大小,都遠遠不如以上俄國兩個案子(大範圍的建築物如歌劇院和學校尤其在偵察上更為困難),更別提還加上自殺炸彈的新挾持形式。

所以我相信以西方反恐單位的經驗來說,或許碰到以上兩個事件的處理方式會更好,但是是否就能做到人質無傷亡,或低傷亡就很難說,例如美國在八零年代企圖發動特種作戰營救伊朗人質,那次也是失敗,營救部隊本身還以嚴重死傷收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su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