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railrail (白線流)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新聞] 九把刀挺好片不挺國片
時間: Thu Aug 25 11:16:31 2011

海角七號當年的確是紅得莫名其妙。


海角七號和那些年不同,那些年從三個月前就一步步在進行計劃好的行銷模式,網路分享

,電影節造勢有的沒有的,不斷把「暢銷作家拍自傳故事」這個概念灌輸在大眾心裡,一

開始那些年的行銷策略就是賣九把刀這塊牌子,在桌上大便,宣傳他買過最貴的是夢想,

在網路上看似不經意的隨筆分享拍攝的心路歷程,這些都是經過算計好的。從書迷出發擴

展到一般大眾,播出打手槍的爭議預告片搏版面,結合你看得到的網站播送,向社會大眾

道歉,一而再再而三,愈來愈白目的言論,這些都是在行銷的算計裡頭,九把刀穩穩地在

走炒話題的行銷模式,有人討厭我沒關係,反正已經很多人討厭我了,有新聞就是好新聞

,在各類媒體上一直提到我的名字才是重點,這是一種炒作的手法。


票房破億,以每人貢獻300元計,不過是33萬人,算你40萬人進戲院好了。


看起來很多?


台灣工作人口,也就是去除看不懂的小鬼與不看電影的老人,也有1000萬人,只要有

4%的人進戲院看電影就破這個數字了。


一億看起來好像很多,這只是看起來的數字而已,有做過行銷的都知道,只要資金充

足,光靠炒作提昇4%市場佔有並不太難,看看精美的鮮x仙,他們老闆光靠炒作就吃掉

10%市場呢!


只要知名度夠高,一億的票房絕對是可以炒作出來的,尤其今日的國片接受度已與海角

七號當年大不相同。聽過這部電影名字的人愈多,需要以電影內容爭取觀影者認同的比

率就愈低,只要在戲院現場買票時讓觀影者只認同你這部電影你就贏定了,在戲院門口

,身邊牽著女友的情況下,有誰會冒險選沒聽過的電影?


為什麼大家笑稱蘋果日報把女星拍得愈醜她愈紅?為什麼壹週刊總是有女星不經意東露

西露搏版面?為什麼那麼多人奉行只要有新聞就是好新聞?信不信,不管你多厭惡九把

刀大便在人家桌上,多討厭「我不支持國片,我只支持好片」這種狂妄的言論,只要眾

多行銷攻勢裡頭有一種對中你的胃口(比如恬靜文雅版的預告片或可愛的陳妍希),在購

票口你猶豫了半天,還是會選擇九把刀。「至少他預告片拍得很好。」「我只是要看女

主角。」你會這樣說服自己。但真正的原因是九把刀的片你常聽到,很熟悉,別的片不

太熟不敢選。你進了戲院,看完了之後心裡想「果然我不喜歡這部片。」但你的錢依然

進了片商的口袋,這就是行銷。


票房可以做為評選一部電影的參考,但絕不代表票房好就是電影好,不經意多露幾次底

褲就可以多紅一點多搏幾次版面多賺幾百萬,有的人願意做這樣的行銷賺這個錢,有的

人不願意。


不一定要有好的產品才會有好的行銷,普通的產品就能靠行銷大賣了,在操作得宜的情

況下,爛片只要取個好名字依然能大賣。


台灣沒有這樣的先例,只不過是因為未曾有人在國片上大玩行銷,以前行銷高手沒碰這

一塊,賺頭不夠多,現在國片市場漸漸有起色,賺頭多了些,慢慢有人投入這塊市場,

把市場做大不是不可能的事,台北的房價都能站上每坪百萬了。但是把行銷和電影混為

一談不是聰明的事,行銷是行銷,電影是電影,電影的好壞會影響行銷投入的資金,但

並非完全正相關,也別相信爛東西炒作不起來,只要有心,大便都能炒作成健康食品。



海角七號和那些年不同。因為海角七號可以說沒有行銷可言。


08年台灣國片圈的氛圍是賣超過一千萬就穩坐當年度冠軍的小眾市場,海角七號光成本

就花上四千萬,拍片都得賣房子了,魏導又沒有人脈,國片當時又不景氣所有人全看衰

他怎麼可能有行銷?這部片的票房是一個不可能再重製的奇蹟,很多人都忘了這個奇蹟

如何發生,我來提醒大家一下。


海角七號全台票房六億,因為海角七號當年票房成長分三個階段。第一是口碑期,第一個

星期上映時,當時這樣的國片--輕鬆但不輕浮,看完讓人愉快又感動的商業片--在市場上

還是少數,走出戲院的人大都留下了對國片改觀的印象,建立了好口碑。靠著口碑這部片

的票房還算好,但也就還不錯而已,記得當初范逸臣說如果票房突破兩千萬要裸泳,這代

表當初所有劇組都認為這部片能破兩千萬就是萬幸了。


然後,很少人記得海角七號這部片當年強運到什麼地步,在第一和第二個星期留下好口碑

之後,第三個星期票房持平,這時沒記錯的話已經破千萬,在當時算是很好的票房了,魏

導與劇組都覺得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票房已經差不多收尾,這個時候在第四週的週末台

灣發生了罕見的事件。


週末發生了什麼事?9月12日星期五,辛樂克颱風來襲,氣象局預估來勢洶洶,台北從星

期五的晚上開始放假。這個辛樂克颱風是近年來台灣最怪的颱風之一,並不是路徑奇怪或

災害巨大,而是颱風在宜蘭登陸後走得奇慢無比,星期五進來,一直到星期一才離開台灣

全台大都連放了整個週末的颱風假,台北從星期五晚上放到星期日。


全台不上班不上課,然而颱風在北部沒有想像中強烈,結果在其他商家都關門的情況下,

全台百貨公司電影院大爆滿,海角七號有前三週建立的好口碑,各界輿論的一致好評,加

上剛過暑假檔沒有好萊塢強片對打,以及熱心人士在p2p上拚命放假檔,天時地利人和之

下,海角七號在這個神奇的週末成為觀影民眾一致首選,記得新聞記者還跑去熱鬧滾滾的

電影院採訪,民眾大聲說:颱風天就是要出來看電影!問他們看什麼,每一個都說要看海

角七號。


從這個神奇週末開始,媒體效應啟動,新聞開始報導國片票房居然能突破兩千萬,魏德聖

押房子賭身家本來沒有人理他,現在也被挖出來報導,綜藝節目瓜哥憲哥開始帶大家到墾

丁一日遊,藝人開始模仿茂伯的幹我是國寶搞笑,從本週開始,戲院重新加開場次,你和

朋友出去聯誼吃飯女生會跟你說:蛤?你還沒看過海角七號喔?


海角的強運還沒有結束,之後下個週末哈格比颱風與台灣擦肩而過,全台大雨,不能去風

景區玩的全往電影院擠,每天的票房都是以千萬在算的。之後再下一個週末,薔蜜颱風來

襲,北部地區部份淹水,大家似乎已經養成習慣下大雨就是要看電影,週末電影院依舊塞

爆。


週末雨下最大災情最嚴重的時候各縣市都不捨得停班停課(大概是辛樂克連放太多天了),

一直到颱風快走了,星期一全台才大都宣布停班停課,結果星期一我在桃園還出太陽,我

的海角七號就是在這一天和大家人擠人看的。


接下來票房衝高已經進入第三個階段。在經過連續三個大雨週末之後,海角七號這個名字

已經深印在民眾心中,海角七號已經進入社會潮流中的主流,看過海角成為生活中理所當

然的一件事,而海角七號的票房實力也已經站上一個新的里程碑。民眾已經接受這個社會

現象,這種心態就像三年前金價800美元你覺得貴不買,現在金價1800美元你卻覺得正常

應該要買來保值;就像大安區06年一坪40萬的時候嫌貴,現在一坪80萬你覺得真便宜;就

像宏達電連五天漲停,你的朋友全都買了,你想著不能追高不能追高,但每個人都買了等

著它上漲,於是你閉著眼睛也買了一張。海角七號在這時已經突破框架進入新的基準點。


在此時你開始發現一個新的現象,從來不看電影的老媽要你帶她去看海角七號,叔叔伯伯

告訴你他第一次踏進電影院看了海角七號,並且覺得他很趕得上流行很像年輕人。一些阿

姨在墾丁旅遊時經過阿嘉的家不知道為何這麼多人,所以回來之後去看了海角七號。站在

新的基準點上,第二波的盲從效應擴大,看海角七號變成了社會上「應該要做的事」,就

像每天應該要吃早餐,吃藥一定要配溫開水,買房子本來就要貸款二十年,你可以不照著

做,但就是會覺得心裡怪怪的,好像做了什麼錯事一樣不想讓人知道。


之後十月中突破四億,之後五億六億一直上去,海角七號徹頭徹尾就是個天助自助的奇蹟

,一切都配合得剛好,第一階段鞏固住基本盤,之後第二階段天降颱風,人潮在票房最適

合爆發的點集中,成功製造話題,媒體推波助瀾。第三階段盲從效應的發酵取決於電影調

性,剛好本片電影調性適合全家觀賞。而對於電影角色的認同方面,年輕人要看的愛情,

有!老年人對事業第二春的憧憬,有!可愛的天才小羅莉,有!鄉土認同感,有!這些條

件缺少任何一個都不可能達到海角七億,在當時的環境,這是奇蹟中的奇蹟。


魏德聖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至於另一個人……片子還沒上映的時候在哭窮,到處宣傳自

己押了身家。片子即將上映時說自己沒資源行銷,整天在電影版po文「分享」。片子情人

節時快閃上映是臨時起意本來沒準備。片子上口碑場時跟阿信說我們要一起努力,我只是

一天放三場而已還不算上映啦。片子正式上映時說我還沒上映就賣兩千萬了奇怪拍電影有

這麼難嗎。片子上映一週後說黎智英欠我廣告,如果夠大氣的話就一次給一週。片子上映

到現在賣了一億說太好了不會賠錢了。


自己的片子還不知道會不會賣的時候說請大家支持國片,自己的片子大賣了之後說我只挺

好片我不挺國片(當然有眼光的觀眾都知道好片是哪部片對吧)。


這些年的背後,製片是柴智屏,柴智屏身邊的人是崔震東,光看這兩個名字說沒有做行銷

,每個人都笑了。


做行銷的人絕口不提自己在行銷,就像賺錢的人絕口不提自己在賺錢一樣。哎喲,不會賠

聽起來比較好聽嘛。



--

http://www.wretch.cc/blog/railrai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115.114.2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su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