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RollingWave

 

 

        鎖甲本身對於弓箭的效果確實不大好,一來是因為有空隙可能會被比較尖的箭頭穿過去(所謂的bodkin arrow),二來就是他的設計來說對於單一點的強力擠壓比較有可能被稱破。

        這就是為何實際上最常用鎖甲的軍隊通常都會配合大盾,羅馬人是個好範例,早騎
騎士也是如此。

       
早期騎士盾牌

        中期騎士盾牌

        中期盾牌越來越小就是因為護甲越來越進步,到後面更是指有小圓盾或是沒有盾牌了。

        實際上,若要說是直接碰撞的對抗力來說的話,中國古代的類種魚鱗甲是比較優秀的,但是鎖甲會很熱門不是沒有原因。

        1. 有空隙就相對就是比較透風,在古早打仗體力很關鍵。

        2.鎖甲的缺點是他是軟式的鎧甲,但相對來說這也表示他比較能覆蓋關節點,這點魚鱗甲就很差,你會看到鎖甲有些可以重頭到腳都覆蓋的,可是魚鱗式卻很少,有的話也都是騎兵,因為魚鱗的設計要能搞到全身覆蓋會超級重,走路根本走不了多遠。

        所以實際上鎖甲是通用型的鎧甲,他無法對抗真正的重擊,像是強弓硬弩、騎士長槍直接攻擊、完整揮擊的雙手武器......等等。但他幾乎是對於一般性攻擊完全免疫,不用擔心會不小心被打到沒覆蓋到的地方,普通水準的攻擊也不會有危險,真正碰到危險的攻擊的時候反正前面還有個大盾挺者。

        克服鎖甲的缺陷當然也是有,尤其當十字軍開始碰上人手一把強弓的土耳其人的時候,實際上要克服問題不外乎多加幾層保護就是了,也就是說在鎖甲下面穿護墊,例如:GambesonBuff_coat

        弓箭期實只要墊的東西夠厚,是什麼根本不大重要。你如果有辦法堆很多稻草在身上,也不用擔心弓箭。古代弓箭靶幾乎都是稻草作的,也沒人會射穿。

        實際上東西都有類似的概念,這也是為何常常會出現什麼"全身插滿箭的xxxx"。如果那些箭全部都是插在肉體上的話,那即使沒當場痛死,大概不到一分鐘就失血過多掛了。實際上會常常聽說有插滿箭還能打的人,就是因為箭幾乎都是插在盔甲或是盔甲下面的厚墊上。

        到後來阿拉伯世界也很愛用鎖甲,因為比較靈活而且透風,對他們的環境需求跟作戰方法很合,最後階段的鄂圖曼重甲其實就是鎖甲,然後再比較重要的地方鑲上板甲,而西歐板甲化的過程也是差不多,先是重要部位有板甲後來才慢慢變成全身。

        不過這裡要說明全身板甲騎士其實很稀少,除了板甲很貴以外,重點是到了全身板甲比較普集的時代,一來槍、砲都已經出現,二來戰術上已經開始出現變化,平民崛起讓整個社會結構改變,依賴貴族騎士的軍隊幾乎不復存在。 後來可以大量身產胸甲型的板甲,這個很熱門,但明顯得保護重點只有上半身要害,其他地方就只有靠一些步甲/皮甲跟禱告不要被打到了,不過到那時候也已經大砲滿天飛。

        之前說過一個比較,如果以T-34 跟 虎式戰車來比喻的話。


時期              T-34                     虎式

中古早期      西歐騎士            東羅馬/中東 超重騎兵 (Cataphract)

中古後期      平民軍隊            貴族軍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su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