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undereins



        什麼東西可以被當作交易媒介,什麼東西就有價值。而可以被作為交易媒介需要有下列三種特性:

1. 不能太少,少到不足以流通;也不能太多,多到沒價值

        最初的可鑄貨幣用的是銅,但是銅的產量太多,攜帶不易又無法保值,所以改用銀;但是到了17世紀,美洲向歐亞輸入了大量金、銀,導致銀又開始貶值,但是黃金在那時的歐亞產量並不是很多,多了美洲的黃金,剛好足夠成為交易媒介。

2. 可以混合其他金屬,不易產生氧化反應

        像白金也不易產生氧化反應,但是它的缺點就是產量太少,而且鎔點高達攝氏1900度(黃金1050度),加上它只能跟一種叫鈀的金屬混合。鈀是一種工業用金屬,古早時候人們也不可能知道,所以白金不能成為貿易貨幣。

3. 價值在各地必須相等

        舉例來說,大家都知道最古早的貿易媒介是貝殼,但是住在海邊和住在山裡,對貝殼價值的看法就差很多。而黃金產量足夠到可以成為貿易媒介的時候,剛好就是人們想到發展世界貿易體系的時候。黃金的價值被大家約定好,所以大體上在世界各地都是差不多的,但是這也有矛盾的地方。比方說黃金產地,住在當地的人或是開採的公司就比較容易成為巨富。


        而所謂的金本位制也隨著時代的不同而也所改變,19世紀的金本位制是金幣本位制。也就是說你出產一種貨幣,貨幣裡的含金量就代表你貨幣的價值。

        20世紀之後的金本位制是金塊本位制。一個國家儲藏了多少金塊,就發行多少貨幣,並且用自己儲存的黃金,作為貨幣的價值保證。布萊頓森林會議之後議定一盎司黃金為35美元,美元的價格被全世界確立。所以金本位制也被美元本位制所取代,這也是為什麼美元被稱為美「金」的原因。一個國家的外匯儲蓄有多少美元(而不是多少黃金),就可以發行多少本國貨幣。

        但是布萊頓體系在1971年,美元價格大幅貶值之後就崩潰了。各國紛紛從固定匯率改採浮動匯率,人們發現手上持有美金已經不再保險。而在之前不久的新聞大家都有看到,各國政府瘋狂介入外匯打壓本國幣值,於是你手上所有的紙鈔,可能都沒辦法保證你的實際財富不變。錢越來越薄,各國打壓匯率的結果,黃金還是最大的贏家。

補個古代八卦:

        以前的 黃金產量不足,真正的黃金其實很少,就算有也沒有那麼多高溫的冶爐給你煉。以前所說的「金」,其實只是煉的很純的黃銅。所以練金術不是拿個鉛塊燒一燒就變成純金,而是把有雜質的銅,冶煉成當時所認為的「金」。

補個現代八卦:

        布萊頓森林體系時,議定一盎司黃金 是35美元,70年後的今天,黃金掛牌價1379美元/盎司。國內受到保證的金條叫景福條,重量五兩,純度999。之前在一間銀樓和老闆聊到黃金,我說不知道啥叫景福條,他老大直接就從褲子口袋裡掏出兩條給我看,也還好,就跟七七乳加差不多體積。然後他說那兩條加起來差不多48萬台幣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su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