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化成功的標準,並不是單純的投過一次票就可以了,而是要讓國民對這個體制有信任感,認為這個制度能夠長久地處理未來的衝突。參考 Prezeworski Adam 的說法,一個民主國家若是穩定,必須要經歷過兩次政黨輪替。

        沒錯,臺灣剛好是完成了這一點。

        拿破崙上臺的時候,法國根本還在革命,沒有建立好民主基制,拿破崙就發動霧月政變取得了政權了。 然後他把議會當成政治花瓶擺一邊去,從 1789 年到 1799 年的十年,出現的政府根本就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民主,而只是寡頭政治或者一黨專政而已。希特勒身處的魏瑪共和國,從建立到希特勒上臺,連十五年都沒有,別說政黨輪替,根本只出過兩任總統就變成了希特勒帝國。 中間還發生過多場武裝政變的危機,根本就沒時間穩定下來。

        國民需要的是『自己想要的領導者』不等於『國民想要的是民主』,民主的基礎,不是怎樣選一個你喜歡的人,而是怎樣面對投票出現了自己不想要的結果。如果一個國家的國民,對於領導者的信賴,多於他對民主制度的認識和信賴的話,那他就很有可能在自己所信賴的領導者不被選上時,連帶否定了民主制度。用政黨輪替作為判斷標準,是因為兩次政黨輪替後,這國家的所有人都曾面對過一次『自己支持的領袖選輸』的事情。 如果他們大抵能夠接受那個制度令他們所支持的人選輸,而不致於演變成暴力或者反民主思想的話,民主就會穩固。

        這不必『所有人』如此,只要兩次政黨輪替都不致發生軍事政變,或者大規模死傷的暴力衝突,這民主就會開始踏上軌道。我預期有人會回應說,有很多人不服輸在網上打嘴炮,那我先答了這題︰在任何民主體制中打嘴炮是應該發生的事,所有民主國家都一樣,他不是用狼牙棒直接把你的腦漿打出來就沒問題。就算嘴炮打再多也好,實際上不會有軍事政變,大家還是認為重點在於怎樣贏得下一次選舉,那就已經是遵守遊戲規則,那樣的話,民主已穩固。

        所以說,輸的一方服不服氣不是重點,重點是規則沒有受到破壞,民主不是靠服氣而建立的,能夠有器量面對結果說少些酸溜溜的話當然是好的,但只要沒有試圖去破壞普選,有限任期等規則,已能保障民主。因為,重點是選輸的將來還是有機會選贏的。 至於不服氣是正常的,全部人都服氣才是不正常,世界上從沒有民主選舉選輸了,全部人都服氣的國家,所以我在前面說過,『不服氣,打嘴炮,是沒有影響』的。 不信你看看其他國家對選舉結果的言論,嘴炮和不服氣的數量不會比臺灣少,但他們的民主反而顯得穩固。

        民主制度並不是極權放權產生的,而是由民眾開始意識到自己需要負擔對國家的責任才產生的,民主不是權利而是責任。自有了民主之後,國家所發生的一切事情,民眾都難辭其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su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