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ashanew
這問題起源有點早,二戰結束後英國自認為是五強中,可以與美、蘇平起平坐的存在,在1955年前後,還把二戰後停工的一些船通通送下水,重振皇家海軍的光榮。
可是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戰,美蘇聯合阻擋英法聯軍,讓已經擊垮埃及的三國聯軍只好撤回,這讓英國領悟到,現在的英帝國已經沒有過去的能力,無法貫徹自己的意志,英國要不是窮兵黷武把軍費加到與美、蘇比拼的水準,要不就是逐步收縮,成為兩強之一的小弟,英國選擇的是後者,從此開始大規模裁軍,同時其殖民帝國也開始發生進一步崩解,而列強對中東的控制力也跟著開始減弱,美國保護回教地區不再被英法控制的努力,強化了回教激進勢力,因為這些人認為這樣有效,過45年後終於反擊到他們自己的世貿,這是題外話。
英國決定收縮帝國之後,首先決定停止新型巡洋艦的建造;然後決定把資源集中在飛彈的發展,停止戰鬥機的研發;接著決定與美國合作發展戰略飛彈,停止若干自行獨立研發的彈道飛彈與火箭;再來就是停止CVA-01計劃;然後連轟炸機TSR-2也停了;最終就是1970年撤出蘇伊士運河以東駐軍。
在戰鬥機設計方面,首先是1958年國防白皮書考慮停止戰鬥機研發,1960年決定全面停止,這決定雖然沒幾年就撤消,可是除了早就拿錢決定量產的閃電,以及拿北約戰鬥機的錢,而留下來的垂直起降機(後來的Harrier)研發計劃外,戰鬥機都完蛋了,航空工業失去訂單也只好快速合併,加上飛機研發價格快速飛漲,因此過幾年後英國還想再研發飛機,除了比較輕小成本低的教練機之類,就已經沒預算了,只好找其他國家合作。
不過相對於德、義、荷等國在二戰後整個航空工業幾乎被連根拔起的狀況,英國的航空技術基礎還算比較強健的,因此在英國與其他國家合作的情況下,英國幾乎都佔主導地位,只是英國的引擎工業實力強大,不像法國只能拿二三流引擎還要搶主導,所以抱怨英國的少,反對法國的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