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oujikiOuji


        晚明嘉靖年間倭寇入犯,衛所官軍不堪一擊,明廷為抵禦外侮而展開了新一波的軍事改革;所謂「師夷之長技以制夷」,諸如日本刀的引介、仿製與配備等等也就理所當然的納入了改革方案,結果是此後日本刀的本土化,成為中國武術的 一部分。以上種種,對兵器史研究稍有心得者都知之甚詳,不待煩言。然而日本刀於晚明傳入時,多稱其為倭刀;成為中華國技之後倭刀之名卻漸 趨湮沒,晚清以來人多徑以苗刀稱之。何以倭訛為苗,此中曲折緣故安在,則罕有人知。近世以苗刀習武術者多以為其刀身細長如苗,因以為名; 此說為練家口耳相傳,無根可據,故亦不足深論。

        中國歷史檔案館藏有〈苗刀考證〉一文,劈頭即寫「苗刀或謂即系苗人之刀」;然而其後考證諸語則失之浮泛,以苗為古「茅」字之誤,又囫圇牽扯及周代之夷矛、酋矛,指矛為刀,勉為附會穿鑿之說,難以取信於人[1]。且與一般所 公認的苗刀傳自日本之說相悖反;其文於此,不過以「刀如倭刀」數語含糊帶過,其實未嘗考證苗刀形制如何,及其與倭刀間的關係。種種牽強附 會之處,其可信度實無異於練家口耳相傳之說。

[1]http://www.cmiaodao.com/lishi03.htm

        然而苗刀之名,其實文獻之中頗可稽查,並非信口胡謅的產物。〈苗刀考證〉一文之所以如此曲解文獻以符苗刀之名,蓋因其時對於晚明初清西南土 司的研究甚為隔膜,不能利用相關文獻之故。倭刀形制,戚繼光謂「刀長五尺」,或謂「刃長五尺,…柄長一尺五寸,共六尺五寸」[2],程宗 猷說「刀三尺八寸,靶一尺二寸,則長有五尺」,總之在五六尺之間。明代五尺長逾1.5米,故倭刀又有長刀之稱。晚明西南一帶亦多有此等長 刃兵器。萬曆年間(1599)的播州之役,所繳獲播州畔苗的刀械即全名之以長刀[3];天啟年間遼瀋諸役(1621),努爾哈齊所面對的四川土司 明軍,手中所執即為「大刀利劍」[4]康熙年間三藩之亂(1673-1682),吳三桂所部「有五六千敢死之兵,㿜所謂苗奴也。…其劍長 而廣」[5]。總之「苗瑤刀長六七尺」[6],其長度略勝於倭刀,而在伯仲之間。

[2]戚繼光《紀效新書》十四卷本卷四〈長刀 解〉條。
[3]李化龍《平播全書》。
[4]《清太祖高皇帝實錄》天命六年三月癸卯段。
[5]《朝鮮肅宗實錄》四年三月丁丑條。
[6] 錢海岳《南明史》(北京,中華書局,2006)第三冊卷十〈兵志〉段。

        長刀能廣泛運用於西南一帶,並不恃其長而已。「交蠻長刀,有槽無脊,輕利頗如日本,而晶瑩剛銳遜之;有苗刀,其紋以九簾為上,輕便斷牛;有交趾刀 甚長,亦有槽無脊,精美如倭,然亦不能多得」。古人述及物種品目,率以類相從;交蠻長刀、苗刀、交趾刀之名,一概言之,總為西南一帶苗蠻 所用,而其中甚有「輕便斷牛」、「精美如倭」者。屈大均論及日本刀之所以輕利,緣由是「其國無論酋王鬼子,始生即以鑌鐵百斤淬之溪中,歲 凡數十煉;比及丁年,僅成三刀」[7],以十數年功力成此刀。苗刀亦有類似傳聞:「苗人年十六無不帶刀,其鐵自始生時煉至成童,故最銛利。… 貌雖不利,鋒不可當」[8],「苗人製刀,必經數十鍛,故銛銳無比。其試刀,嘗於路旁伺水牛過,一揮牛首落地,其牛尚行十許步才僕(仆)。蓋犀利 之極,牛猝未覺也」[9]。

[7]屈大均《廣東新語》卷十六〈刀〉段。
[8]陸次雲《峒谿纖志》上卷〈苗刀〉條。
[9] 張澍《續黔書》卷六〈苗刀〉條。

        如此輕便銛銳之利器,自然不會侷促於西南土司一帶。明鄭所用雲南斬馬刀,以雲南稱之,刀 且長七尺,刃長三尺,柄長四尺[10],其刀「甚銳,一刀揮鐵甲、軍馬為兩段。蓋鑄刀時用鐵匠百人挨遞打,成此一刀」[11],種種描述與苗刀暗 合,亦長刀之亞流[12]。然而倭刀之名不稱而稱苗刀,關鍵抑或在於此。鄭氏以海上貿易起家,興販裕國,兵器得自國外者亦多有。鄭氏斬馬 刀雖傚苗刀形制,其根據地則距西南頗遠,若非自製,則亦不免求之國外。斬馬刀雖然柄長於刃,與倭刀刃長於柄不同,兩者刀刃三尺餘則相當; 故而刃用倭刀,制遵苗刀的情形當不罕見。日積月累,潛移默化之下,倭刀之名遂率爾為苗刀所掩。

[10]鄭大郁《經國雄略》卷五 〈斬馬刀〉條。
[11]計六奇《明季南略》卷十一〈鄭成功入鎮江〉段。
[12]《明季南略》即不稱斬馬刀而稱長刀。

        倭苗二刀既相混淆,更有其他因素揚苗刀之稱而抑倭刀之名。倭刀傳入中國,在晚明嘉靖年間;倭患不過十數年,倭刀之名所擅勝場抑不過此十數年。而 西南蠻苗為患則緊接在後,萬曆年間有播州楊應龍,天啟年間有永寧奢崇民、水西安邦彥,崇禎年間有雲南沙定州,順治年間有南明孫可望、李定 國,康熙年間有大周吳三桂,擾嚷幾近百年,苗刀亦因此制勝疆場百年。然則倭刀之名為苗刀所掩,亦勢所必至,理有固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su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