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ITACHI

 

        SONY厲害的地方在於,這家公司確立並實踐了二十一世紀的消費型數位相機(Consumer Digital Still Camera)設計哲學。

        1. 消費型數位相機是3C(Computer電腦、Communication通訊、Consumer electronics消費型家電產品)產品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2. 承上,消費型電子商品有其生命週期,應累積足夠開發能量支撐。同時廠商應不遺餘力推動生命週期的運行。

        3. 「消費型」數位產品意味著主要客源將由特定人士轉變為不特定大眾。

        4. 承上,行銷與開發重點應針對一般大眾行之。應透過行銷建立品牌價值與消費者認同感。

        5. 隨著潛在客戶數的上升,產品的種類與訴求應追求多樣化。

        6. 在多數情形下,數位相機是炫燿財而非實用財,設計上首要目標應力求美觀。

        7. 消費者多自作聰明,可用表面數據迷惑之。

        最早領悟到其中一二的其中一間廠商是Casio,該廠於2002年推出的Exilim EX-S1有著亮麗輕巧的外表與不錯的性能,堪稱是初代消費型數位相機的設計典範今天各大廠設計的輕薄型數位相機或多或少都可以看到EX-S1的影子。

        但是Casio並非傳統光學大廠,電子實力也不特別見長(EX-S1的成功主要歸功於Casio對於小體積電子設備的造詣,透過簡化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電路板]設計和壓縮液晶螢幕體積,EX-S1所寫下的1.1cm機身厚度紀錄,在往後數年內居然無人能破!)這無形中也限制了Exilim後繼機種的開發進度,使Casio在數位相機市場上錯失先機,殊為可惜。

        還有一間應用其中條件的廠商是傳統相機界的老牌吸血鬼Canon洞察到底片相機的沒落,Canon憑藉著自身在相機機械、光學設計與半導體方面的實力,於 2000年時著手將使用傳統APS底片的超小型傻瓜相機IXUS(日本稱為IXY,北美稱為ELPH)系列(當年日本地區代言人是酒井法子小姐)改裝為數位中樞,成了紅極一時的Digital IXUS S100是當時體積最小(W87mm*H57mm*D27mm)的兩百萬畫素級距(實際為1.92MP)光學變焦(兩倍,等效於35mm規格的 35-70mm)數位相機,其基本設計與外觀一直沿用到2007年的Digital IXUS 75才真正的消聲匿跡。

        雖然IXUS在消費數位相機市場上獲得極大成功,但Canon的另一消費型數位相機產品線PowerShot系列並沒有相對應的工業設計水平加持,而是非常具有功能性的器材主打強大性能,但家認為好的東西,對一般人而言未必如此。PowerShot無法獲得廣大消費族群的青睞,早年產品線獲利一直不如Digital IXUS,而Digital IXUS的性能與規格數據表現,又有數年時間沒有突破性進展,這樣的狀況到最近幾年才有明顯改善。

        SONY憑藉著豐富的攝影機設計與製造經驗,早於1981年即推出世上首款商業化的數位單眼相機Mavica(雖然其紀錄的是類比訊號而非數位訊號,但其使用CCD[Charge-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元件]進行光電訊號轉換的技術,確實是現今所有數位相機運作的基礎),Mavica系列初期採磁性方式(軟碟)紀錄影像,後期由於數位相機的發展,Sony於1998年發表了DSC-D700,這是Cyber-Shot產品線始祖。由於對市場的良好直覺,1999年DSC-F55問世,雖然在體積上的表現並不出色,但其獨特的旋轉鏡頭,使得F55非常適合特殊角度拍攝與自拍,F55與其後的F55V/F88一直都極受到固定族群歡迎,即使在停產多年後仍有買家尋找相關型號。

        同樣於1999年問世的還有DSC-F505
過去不曾有外觀,經過如此精心設計的高性能(五倍光學變焦Carl-zeiss 38-190/2.8-3.8大光圈變焦鏡頭+2"可翻轉大螢幕)消費型數位相機,F505與其後推出的F505V/F707/F717和直系血統的F828,都被視為是Sony高性能數位相機的代表之作。

        2002 年,根基於P系列性能的DSC-U20發表,
85x48x29mm 的超小體積與多樣化的外殼配色,使U系列機種博得了「壽司機」的外號,相機的外觀也開始脫離傳統。

        2003年10月22 日,SONY發表了DSC-T1
由於應用了Minolta所發明的潛望鏡式鏡頭技術,T1是當時最薄(21mm)的五百萬畫素級距三倍光學變焦數位相機。除此之外,T1以 91x60mm(3.6x2.4")的面積,卻放入了相對上極大的2.5"液晶螢幕,消費機市場為之震動。直至今日,T系列依然是Cyber- Shot產品線的重要成員。

        常言道,好的產品需要好的行銷;不好的產品需要更好的行銷。SONY便是如此。透過與專業形象的連結、對品牌價值的營造、豐富而全面的機種訴求、高階機種有漂亮的規格數據;消費機種有優秀的工業設計加持,加上SONY本身在廣播、電視領域的專業知識,SONY Cyber-Shot數位相機的成功或許有點誇大,但絕非全靠偶然與運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suvictor 的頭像
    msuvictor

    Victor's Data Pool

    msu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