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agic277

  

  

怎麼歷史潮流中,西方國家永遠都是比較強大?

  

        這篇文章可以從這邊開始回答。

        不過我覺得你的題目過於龐大,首先,歷史潮流的定義很廣,是從西元前至今or中世紀至今?又或者你想表達的只是近幾百年,工業革命後。第二,西方國家的定義也很廣,同樣是西方國家,英美的發展與德法的發展就大為不同,更別說很多新興國家。第三,比較強大這個詞比較難去解釋。舉個例子:經濟的強大也不代表軍事的強大,軍事的強大也不代表文化的強大。所以,在這邊我姑且把你的題目修改成『工業革命後,西方國家如何將影響力擴及全球』。

        就我們來看,只要是現代性的東西,往往被歸類為西方,廣含食、衣、住、行都被西方文化大量渲染,金融的體制是西方人訂定的、政治的理想制度-民主是西方人想出來的,就連文化上,西方人也要來介入-西方電影、西方音樂。拜全球化所賜,西方的價值與思考方式,似乎成為一種大家都了解也接受的普世價值。

        不過回溯歷史來看,西方能佔領這樣一個有利位置,不如說是一個偶然中的偶然,跟另外一些有影響力的文化相比,事實上西方稱霸的時間並不算很長。

        1. 資本主義的興起是因為剛好歐洲發現新大陸。

        新大陸剛好提供了a.原料 b.便宜的勞動力(奴隸),這剛好可以提供英國跳脫現有土地/人口的束縛而進入工業,很少國家的發展過程如西歐諸國在這段時期可以從農業->大量的工業,就如A.G. Frank的觀點:『西方國家的發展,就是建立在對殖民國的剝削上。』反過來講,殖民國家找不到可以剝削的國家,要怎麼仿效英國等國家的發展?

        2. 歐洲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頻繁的內戰。

        大家都知道,歐洲因為地理關係分成很多國家,而緊鄰疆界的兩國因為意識型態(如宗教)可以打仗,因為殖民地也可以打仗,大大小小的戰爭是民族國家建立的前身,舉一個有意思的對比,快兩千年的中國也有很類似的狀況,但最後春秋戰國被秦統一了,中國形成大一統的狀態至今。(關於類似的內容,許田波寫過一本比較歐洲與春秋戰國寫得不錯。)

        歐洲民族國家的建立是有深厚歷史背景的,反觀拉丁美洲與亞洲諸國的民族國家是在動蕩的時代建立的,很多時候移植西方的那一套卻無法保證達到如西方一樣的效果,歐洲沒有面臨新、舊文化的同時衝擊,換言之西方很難理解,也很難反省現代性在全球的不同。柯文講過:『對創造現代世界最有貢獻的西方人,在某些層面卻是最無法理解現代性。』

        總而言之,西方的崛起是一個特殊的例子。

 

 

無論是科技、經濟、政治、科學都是勝於東方國家。

 

        這四個領域的比較(科技跟科學我一起講,我加一組文化),與其說誰"勝於"誰,我想倒不如說什麼"適合於"什麼。

        1. 科技&科學

        這點短期內很難逆轉,我想原因是人才、資源等的配置目前有一段差距。

        2. 經濟

        目前的經濟的確西方比東方有優勢,但我覺得有一個問題要提出來,金融體制與自由化都是西方不斷倡導的,IMF、WB也都是被美國等大國把持,一些比較弱小的國家在想邁入現代化的同時,等於是在仰賴這些大國定出的規則。我舉一個例子:冷戰後的俄羅斯擁抱這些『西方規矩』快速地照著辦,結果呢?九零年代的生產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人民平均壽命下滑了四歲,倒也不是說弱國就沒救了,只是經濟上居弱勢的國家,要面臨的問題,不僅是發不發展,還有強國的巨大壓力。但隨著發展自身特色去尋找機會是一個希望,我想新興的巴西就是一個很好的觀察,巴西有聽到美國喊一喊自由貿易就跟著栽進去嗎?經濟的發展的確有強弱之分,但不會因為有強弱就跟著有對錯之分。

        3. 政治

        民主適不適合普世?我想大概很多人視西方的民主為至上的價值,但如果以民主不民主當作政治評分的標準就太多粗略了,不完全只能用政治體制來區分,我覺得以政治文化來區分會較好。歐美因為商業的興起,創造出與政府對話的civil socity(民主的前身)。以中國為反例:在抑商的傳統下,並沒有創造出類似歐美的民主。問題如果換個角度,如果在非西方國家,如小布希最愛講的axis of evil下周忽然修正方向採取多元政治,對他們現況會有利嗎?我反而覺得有可能會傷害他們目前的發展,前面講的俄羅斯就是一個前車之鑑。

        這是李光耀講的:『民主並沒有給新的發展中國家帶來好政府。亞洲人所推崇的東西,未必就是美國人或歐洲人所推崇的。』

        4. 文化

        西方文化可以席捲全球不如說是因為強大的媒體力量,不過我倒不覺得西方文化就勝過非西方文化(不僅是東方,還有中東文化等等),強大的文化是有能力吸收外來的文化,藉著融合新文化去補強舊文化才是成熟的文化。如源於五千年歷史的中國人通常會對自身歷史有很強烈的認同感,也有很強的彈性去適應不同的外來壓力,就像儒教吸收新文化轉型、佛教與道教在中國也不斷呈現新面貌,但年輕的美國就好像缺少某些認同感,往往在一代又一代間以強烈的個人風格,追求著一些自己也不知道在追求的什麼似的,近年世界各地來捲起的本土化,不是對這種『西潮』反擊?

 

 

即使以前日本也有威過,但也是學德國方式改革才曾經風光過。

 

         不太確定你講的德國方式改造是哪部分,日本是先被美國所打開門戶,然後教育體制師法美、法,陸軍先學法國再學德國、海軍模仿英國(鐵路也是英國體系),但事實上日本的西化還是帶有很濃厚的日本風格,而這個風格上一個影響者正是中國(儒教文化),與其說日本無論在政治與經濟上的發展都與西方有很多不同之處,倒不如講日本是一個吸收能力很強的民族,他很能快速學習及模仿了別人的優點。不過Martin Jacques曾經就講:『日本的泡沫就是因為失去了方向感,不知向誰學習。』他那本『當中國統治世界』的第二章就在講日本,有興趣可以一讀。

 

 

現在雖然中國崛起,但整體來說,東方國家還是弱勢,難道就不能以東方人的風格才影響世界的變化嗎?

        講真的,中國的崛起已經是一股很強悍的力量,它可以影響世界的變化已經不小,但不必然就會代表東方人的風格會席捲全球,當今西方的文化是源自西方特有的歷史背景與地理環境,東方的文化同樣也是源自東方特有的歷史背景與地理環境,如果反過來,實在很難想像(這種困難的事就留給學者做就好)。如果說未來會有什麼狀況,也是決定於未來的時空背景。

        東方還是東方,西方還是西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su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